临床上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胃部疼痛,多数缺乏胆囊疾患症状,容易被人忽视,只对出现症状或检查所发现的胃炎、溃疡和消化不良等症状,用治疗胃病方法用药、疗效不佳。这种“邪在胆、病在胃”的疾患易造成误诊,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经济的损失,笔者以中医“胆胃同治”法对慢性胆囊炎胃部症状的治疗,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,现报告如下:
资料与方法
一、临床资料:本组100例,男60例,女40例,年龄最大65岁,最小11岁,其临床表现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。
二、治疗方法:分为4型。
1、肝气犯胃、肝胃不和型:症见胃脘胀闷,攻撑作痛、脘痛连胁、嗳气频作,大便不爽,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,苔薄白、脉沉弦,治拟疏肝理气和胃,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减。
2、肝胃郁热型:症见胃脘灼痛,烦躁多怒,痛势急迫,泛酸嘈杂,口干口苦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治拟疏肝泄热和胃。方用左金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。
3、肝胃阴虚型:症见胁脘隐隐灼痛、口干唇燥、噪杂似饥、大便燥结、舌红少津、脉细弦数,治拟益胃滋阴,方用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。
4、肝郁脾虚型:症见胃脘灼痛,痞满胀闷,痛时喜温喜按,纳差呕恶,苔厚腻、脉弦缓。此型在“慢性胆囊炎胃部症状”诸型中最为多见。胃镜及B超检查均能发现其胃、胆部病变。治拟疏肝理气、健脾和胃。方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味。
三、治疗结果:
肝气犯胃、肝胃不和型30例,临床治愈24例,有效4例,无效2例。
肝胃郁热型15例,临床治愈10例,有效4例,无效1例。
肝胃阴虚型15例,临床治愈11例,有效3例,无效1例。
肝郁脾虚型40例,临床治愈35例,有效3例,无效2例。
10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%,临床症状消失率为80%,无效6%。
四、讨论:
胆附於肝,位於肋下,居中焦胃旁,为六腑之一,其生理功能为储藏合输出胆汁以助消化。胃主受纳,腐熟水谷精微,顺降入肠。胆胃皆居中焦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,胃之受纳,有赖肝胆之疏泄。对此,早在《灵枢·四时气篇》中就有“邪在胆,逆在胃”之说。近贤张锡纯亦有“肝胆属木,脾胃属土,木能疏土”之说,是明谓肝胆能助脾胃之运化,生理上相关为用,病理上必然影响。
综上所述,对于久治不愈之胃部疼痛,应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检查胆囊,是否有胆囊病患引起的顽固性胃病。并根据患者的脉、舌、症,辨别清楚疾病的病变缓急,采取胆胃同治或肝胃同治,解除肝旺克胃,实是胃症的治本之举,自会获效脚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