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交流

谈谈四物汤为调经的主方

 发布时间:2015-01-07

四物汤出于宋代《和剂局方》,由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等药组成,常用于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,痛经、闭经、崩漏以及一切血虚等症。兹就笔者平日临症所得淡淡肤浅体会。

  一、四物汤配伍的含义,

四物汤方中当归、甘补辛散、苦泄温通、具有补血活血,行气止痛之功。川芎辛温香窜,走而不守,而有活血行气、散风止痛之功。二者均是血中之气药。白芍苦酸微寒,酸能收敛、苦凉泄热,具有补血敛阴,柔肝止痛之功。熟地甘温味厚,而质柔润,有养阴补血,益肾填精之功。二者均是血中之血药。当归与熟地配伍,互相关联,功在补血;川芎与白芍配伍,互相贯通,功在和肝;当归与熟地虽同有补血作用,但当归补血之阳:熟地补血之阴。《难经说:“气主煦之,血主濡之”,这说明气无血之濡润,则气易耗散;血无气之温煦,则血易凝结。所谓: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,也阐明了气血是相互依赖,相互协调的,始能运行全身,营养脏腑、灌溉百骸。川芎与白芍虽同有和肝的作用,但川芎和肝之阳;白芍和肝之阴。又说:“肝体阴而用阳”。所谓体阴是指肝藏血,而用阳是指肝主疏泄。它的发病机制,一系阴虚阳盛;一系阳虚阴盛。阳盛则热,疏泄太过,在妇女月经先期或一月数行而量多。阴盛则寒,疏泄不及,故月经后期而量少或血瘀经闭。川芎性温能暖,味辛能散,不使肝之疏泄不及;白芍性寒,味苦能泻,味酸能敛,不使肝之疏泄太过。总之四物汤各药的配伍是有互相制约,而又互相依赖的关系,具有滋而不腻,温而不燥,肝血得养,肝气得和的功能。

  二、四物汤调经的理沦依据

妇女月经病,包括川经不调(经期超前,错后,前后不定),以及痛经、闭经、崩漏等症。其发病原因,不外乎七情内伤、六淫外侵以及房劳过度,饮食不节等而引起气血失调,脏腑功能失常,冲任二脉受损等病机。在妇科病中以气血失调关系最为密切,血分失调则影响经色和经量,如血亏则经量减少而色淡。血瘀则经色紫黯或成块。血热则量多而色深红,血寒则量少而色黑暗等。气分失调着重在肝气失于条达,而疏泄失职则影响经期及行经。如肝气盛则亢害,故月经先期或一月数行。肝气郁则阻滞。故月经后期或经闭不行等。因此,妇女所患的月经病,无非是气血之乖乱,或气血之偏盛偏衰而形成失调。采用四物汤治疗,以“养血和肝”为主,确是调经之要法,所以前人称四物汤为调经的主方,诚非虚语。

  三、四物汤在调经的运用

  l、血热。多为肝气盛,气有余便是火,致使心火旺而血热,迫血妄行,其证属实。证见:经期超前,量多色深红、质稠粘有秽气为特征。伴有面色红,烦燥易怒,喜冷怕热,口干便艰,舌质红,苔黄,脉弦滑而数。治宜泻火凉血。

方药:四物汤加减(芩连四物汤去川芎加炒栀、丹皮)生地l 5克  生白药1 2克  当归6克,黄芩1O克   黄连4.5克  炒山栀l 0克  丹皮6克

  加减法:症属阳盛血热,故方中熟地改为生地凉血清热,生白芍敛肝柔阴。去川芎,因其辛温行血去瘀,不适宜于血热量多。加黄连,黄芩泻心肝之火,栀子泻三焦之火,丹皮泻血中之伏火,当归活血以防苦寒药碍血。若流血过多,即成崩漏,可在泻火凉血的基础上去当归。再加生侧柏10克,生藕节12克,仙鹤草15克以固经止血。

  2、虚热。一肾阴不足,水亏火旺,火热灼血,其血妄行,其证属虚。证见:经期提前,量不多,色鲜红,质不浓,持续时间较长为特征。伴有两颜色红,手足心热,唇色及舌质嫩红、脉细数。治宜:养阴清热。方药:四物汤加减:(两地汤加当归。丹皮)熟地15克  生白芍10克  当归10克  阿胶10克(烊化)麦冬1 2克,元参1 2克,地骨皮1 2克,丹皮6克。

  加减法:症属肾阴不足,故用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阿胶补血养阴,去川芎,因其辛温不适宜于虚热。加地骨皮退虚热,玄参滋阴泻无根之火,麦冬滋阴清热,丹皮泻血中之火。若出现月经淋漓不断或流血量多即成为崩漏。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再加入旱莲草12克,女贞子12克,滋肾养阴,凉血止血,仙鹤草12克收涩止血。

  3、虚寒。由于阳气素虚、寒从内生,或外受寒邪,阳气不振,

影响血的生成,冲任血虚,故经期不能应时来潮,证见经行后期而量少,色暗淡,质清稀为特征。伴有肢冷怯寒腹痛绵绵,喜暖喜按,头晕短气,面色苍白,舌色淡而苔簿润、脉来沉迟。治宜温经散寒。

方药:四物汤加减:(仿大温经汤之意)熟地12克,当归12克,川芎6克,党参12克,艾叶 6克,肉桂6克,生吴萸5克,炙甘草6克,生姜3片,红枣4个。

  加减法:以当归为主,川芎为辅,熟地为佐,功在养血。去白芍因其酸苦微寒,不适宜于寒症。加党参,炙甘草益气,艾叶,吴萸温经散寒,肉桂温通血脉,生姜,大枣调和营卫。

  4、气血两虚。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之后,气血亏损,或因脾胃久虚,生血之源不足,导致血海空虚,冲任不充。证见:经期错后,量少色淡,质薄为特征。伴有面色guang白,头晕眼花,精神不振,倦怠无力,或心悸气短,身体瘦弱,饮食不佳,舌质淡,脉象细弱。治宜补养气血。

  方药:四物汤加味。(仿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陈皮桂圆)熟地15克,当归12克,炒白芍10克,川芎6克,陈皮6克,炙黄芪20克,党参15克,炒白术10克,茯苓10克,桂圆10个,炙甘草6克,红枣4个

加减法:四物汤养血和肝,加参,术,苓,草,黄芪益气健脾,陈皮醒脾和胃,红枣养血,桂圆补血并安心神。若出现经闭属于气血亏虚者,亦可用本方治疗。

  5、气滞。因肝气郁结,肝络失疏、致气血运行不畅、胞脉气血凝涩不通。证明:经期前后不定,量不多,色紫有块,经行不畅为特征。伴有面色青暗,精神抑郁。经前乳房发胀,少腹胀痛,或胸痞脘闷,嗳气则减,胃呆纳少,舌质淡、苔白,脉沉弦。治宜:理气解郁为主,佐以活血。

  方药:四物汤加减(仿柴胡疏肝散之意)。当归12克、川芎6克、白芍10克、柴胡6克、炙香附l 0克、青皮6克、桔叶1 0克、路路通l 0克、玫瑰花6克、甘草3克、元胡 l 0克。

  加减法:当归、川芎、白芍养血和肝、加柴胡舒肝解郁、香附、青皮、元胡理气止痛,桔叶、路路通解郁消乳胀,玫瑰花舒肝醒脾、活血利气、甘草调和诸药。去熟地因其性腻不适宜于气滞者。

  6、血瘀。气滞日久则血瘀,或产后经血停留胞中,阻滞经道,致使经行不畅,不能如期而下,形成血瘀气滞。证见:经期延后而量少,色紫黑有凝块为特征。伴有少腹痛胀拒按,待经来血块排出后则腹痛减轻,面色发黯,舌边紫黯或有瘀点。脉沉弦而涩。治宜活血化瘀为主,佐以理气。

  方药:四物汤加减:当归尾12克、川芎6克、赤芍10克,桃仁10克、红花6克,炙香附10克、元胡10克,怀牛膝10克、泽兰15克

  加减法:当归尾行血,川芎、赤芍活血去瘀,桃仁、红花增强去瘀之力,泽兰行血祛瘀,香附开郁理气、元胡理气去瘀、并能止痛,怀牛膝能引瘀血下行。本方又能治痛经,也能治经闭。去熟地、因其性腻,不利于血瘀者。